top of page

2016 Mini-MOOCs Collections

布氏悖論 — 這個沒效率的世界


Braess’ Paradox, and the inefficient world

“ MOOC 並不只是教學影片,甚至可以完全不包含教學影片。再精緻的教學影片都不夠格稱為 MOOC。”

回頭思考 MOOC 的本質,是大型(Massive)、開放(Open)、線上課程(Online Course)。哪一個字提到了教學影片?沒有!那,是什麼讓你聽到 MOOC 就聯想到教學影片、甚至覺得 MOOC 就是教學影片?

是因為我們都習慣了聽。老師說,我們聽。這樣單方向的傳遞,是我們成長過程中,課堂的畫面。自然的,需要打破時空限制的 MOOC,就以影片的方式重現將這樣的畫面。

然而,學習的過程為什麼是老師說,我們聽?在缺乏文字、缺乏科技的年代,那也許是傳承知識的最佳途徑。在 2016 年,雖然長久發展的教育仍然以授課、聽講為主,它卻已不該是唯一答案,也絕對不適合所有人。如果一個「課堂」可以全部由做中學,那麼 MOOC 當然也可以。

這堂概念性的 MOOC 並未完全拋棄影片,但試圖降低影片的比重、同時強調影片並不是學習的全部。搭配可自由選擇的學習活動,我希望讓學習的過程從被動的接受學習材料,轉為主動的選擇學習的方式。

 

Braess’ Paradox, and the inefficient world

課程概述

透過各種生活情境中違反直覺的現象,帶領大家思考、分析並了解複雜網路中,理性均衡必然缺乏效率的特性,以此觀點重新理解這個世界。

授課對象

富有好奇心、願意思考違反直覺現象的人。

課程特色

  • 形式多元且創新的學習活動設計。

  • 學習活動架構即為理性選擇的情境,流程與課程內容高度相似。

  • 以學習材料為主體、降低教學影片比重的學習模式。

學習預期目標

  • 了解理性均衡的概念,並能分析簡單的網路決策模型。

  • 了解自主行為代價(Price of Anarchy)的概念,並在真實世界觀察、解析此現象。

課程模組 / 學習活動架構 / 課程通過標準

Mini-MOOC(Module 1)

課程 Q&A

為什麼你沒有製作完整的課程影片?

藉此強調「教學影片並不等同於 MOOC」這個概念。

希望大家著重在我提出的理念、以及課程架構設計,至於課程本身只是用以傳遞這些概念的媒介。

我不希望觀眾認為這次的展覽只是一堂「學生也能自己做 MOOC」的作品展,因為比起做好一堂課程,我覺得我的作品比較像是在傳達教學理念。如果想看「學生也能自己做 MOOC」的作品的話,我覺得其他的作品都做得很好,內容很豐富。

聽起來你似乎是個很任性的教學者

你說得一點都沒錯。不過,之後為了潛在的受眾,會再製作課程的其他部分。你會有興趣嗎?

呃...下一題。為什麼你要設計繁複多元的學習活動、甚至多種通過課程的方式?

MOOC 的學習者相較實體課程更加多元,來自各自不同的背景、年齡、教育程度甚至國家;另外,MOOC 的學習行為也不像實體課堂上有義務性質。這樣的多樣性使得學習活動不可能適合所有人的需求。

提供多樣化的學習活動,可以照顧到較多的學習者,而他們也可以用最適合的方式完成一堂課,有助於課程本身的學習效果。

另外,剛好在這堂課中,我將學習活動的架構設計成與布氏悖論的數學模型長得很像。透過可選擇的學習活動,希望學習者能將自己理性選擇的過程,類比到我們探究的模型中,決策者做決策的過程。

等一下,你說什麼...什麼模型?

真是抱歉,這其實是學習者應該在第二個模組裡面才會看到的東西。只好先預告一下,沒公開的課程內容中,有很大一部份都是在談類似這樣的東西:

是不是跟這堂課的學習活動架構長得很像呢?

也許吧。

...你應該說「真的很像耶。」

真的很像耶!

太好了,下一題。

...好,為什麼你要一直講「學習者」、「教學者」、「學習活動」,而不直接說學生、老師、作業?

這是我的堅持,基本上後面那幾個詞在 MOOCs 的世界中是不恰當的。關於這些討論,歡迎關注

最後一題,你覺得製作這堂課程最大的困難點是什麼?

困難在保持初衷。雖然故意不想製作完全部的內容,但製作的過程有時候又會很手癢想要繼續做下去。雖然我一直說影片不是重點,但還是會覺得自己的影片不夠好、想做好一點。我覺得不只是 MOOC,很多實體課程都會碰到這個問題,教學者會因為很多的外在因素(有時是學習者的影響),沒辦法讓課程保持原來應有的樣子,這樣很可惜。

謝謝你,那現在可以跟我們解釋一下布氏悖論到底是什麼嗎?

欸!我沒把課程做完不是叫你連我有做的部份都不看啊!

心路歷程

一轉眼已經在創新組實習一年又半載了。

我是一個極端不適應傳統教學方式的學習者,很難長時間保持專注,光是看著、聽著教學者演示很容易就渙散放空;此外又是白天心智校能極差的夜貓子。翻轉教室與 MOOCs 讓我能在適合的時間自主學習,利用學習活動立刻評估自己的學習狀況,把握自己零碎卻有生產力的時間學習。禁錮在傳統教室十幾年之後,MOOCs 是我的桃花源,讓我找回了學習的熱情與動力。

正因如此而來到 NTU MOOCs 溯源尋找 MOOC 的本質,在這裡學習一切有關 MOOC 的眉眉角角。整整一年的時間都快樂的到處貢獻鬼點子交給別人實踐,如今終於得自己將理想化為現實,才深刻體會其中困難。

感謝創新組的大家、以及正在看展的你包容我前衛的想法、不按牌理出牌的個性。

 

參展人介紹

離經叛道,不喜歡走正常路線,覺得一切事物都需要改變。不管在運動、寫歌、攝影、寫作時都期望自己演什麼像什麼,如你所見最近一腳踏入創新教育。守過棒球場上全部的九個位置。

接觸 MOOC 一段時間後,對理想中的 MOOC 形成了一套自己的想法。希望透過這次的展覽,將這些理念傳達給所有人。

柯劭珩|台大電機所 計算機組 碩二

明達館 709室 / r04921049@ntu.edu.tw

“良好的課程架構、富有彈性的教學模組、多元且有效的學習活動、專為線上學習打造的學習素材和評量辦法才是 MOOC 的血肉。 ”

 

Question: 本 Mini-MOOC 設計者欲打破對於 MOOC 的迷思為何?


Recent Posts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