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2016 Mini-MOOCs Collections

反叛的搖滾


音樂是變動的。音樂與歷史發展的過程中,社會環境的變遷一直都佔據了非常重要的一個部分。或許你在聆聽音樂時從來沒有試圖想過透過理解音樂在歷史脈絡中的故事,可以讓音樂更佳的具有意義。而本堂將試著帶領聽眾去探索這些音樂、與歷史故事間的關係。課程將透過敘述簡短的歷史故事來再一次的聆聽音樂去尋找與討論音樂與社會環境間的互動。

我們將回到 1950s、1960s 的美國與 1980s 的台灣,透過幾個搖滾樂發展中的經典人物及故事來認識到搖滾樂的發展與社會環境間密不可分的關係,以及搖滾樂與生俱來核心叛逆的精神。

 

難度

需要大概對近代世界史、台灣史有簡單的認識。(約為中學歷史的難度)

對象

對於音樂、歷史文化等主題有興趣的人,或任何國、高中及以上的人。

學習目標

  1. 認識課程介紹的主題人物。

  2. 聆聽並且享受音樂。

  3. 理解我們永遠不應該將音樂發展與社會環境分開討論。

課程特色

用模組化學習的概念將課程設計成數個獨立互相不一定有關連的影片,並且可以隨時添加新元素。

課程學習活動

課程設計中並沒有要求作業、考試的形式,但建議所有學生試著完成學習活動。

此項學習活動內容核心為聆聽並且分享音樂,透過分享及討論的方式來試著開始在歷史發展、社會環境的脈絡底下討論音樂。可直接在 Youtube 影片底下的留言區進行。

  1. 選擇一首喜歡的音樂或是歌手/樂團的代表作品,仔細聆聽。

  2. 尋找音樂創作的歷史背景,或是發行時社會大眾的反應等歷史脈絡。

  3. 分享並且試圖敘述你覺得這首歌、或是歌手/樂團是怎麼與社會環境進行互動的。

傳統人文學科

在各個 MOOC 平台上瀏覽一下,不難發現大部分的課程主題都是科學性、技術性、理論......等等的內容。純粹的人文學科課程遠遠少於這些理科的課程。或許是因為傳統的人文科學的教學傾向使用更多的文本、完整但冗長的論述過程、更多討論及學生發言。但這些特色在 MOOC 主流以十多分鐘的課程影片下似乎有所衝突,或許是老師們不適應新型態的教學方式而不願意開設,又或許是沒有找到合適的方法設計。然而無論何種原因,在網路資訊發達的時代下人文學科的確少了一席之地。

在這門課程裡面,我嘗試著將歷史及社會的知識拆解成較小的片段,試圖突破舊有的教學模式,不使用大量的文本及論述,而是試圖分享「人文學科的美麗」。當然這並不是一堂知識嚴謹的課程,但對於初次接觸音樂、或是不曾接觸社會科學的學習者來說,相信會得到一個完全不一樣的觀點。

在現有的教學模式下,嚴謹的教學必須建立在完整的論述上,學生跟著老師學習理論、概念發展脈絡後,透過文本及例子的分析來驗證。教學結構如下表。過程是線性的,若是少掉哪個環節就會使整個論述過程不完整。而因此課程基本上是長時間,並且需要閱讀大量文本才能夠完整學習。

傳統的教學模式雖然可讓學生嚴謹且完整的學習,但容易使學生缺乏興趣。

反叛的搖滾

這門課程設計時目標對象是沒有、不常接觸相關內容的大眾。因此若使用上述教學方式,恐怕沒有辦法立刻吸引觀眾的注意力(前幾部影片就會是理論介紹而不是音樂)。設計課程時放棄了完整論述與驗證,而單把案例抽出視為教學上的點,學生學習時只需要隨意選擇自己喜歡的點來觀看。而且只討論案例的方式也使每一部份都成為有趣的小故事而不是艱澀的理論。這堂課程想要討論的概念:音樂與社會的互動,在每個影片故事中以以下架構出現:背景歷史→音樂故事→討論。而當透過觀看數個點後,每個獨立的點內架構就會成為將每個點連接的理論。學習者將知曉如何討論音樂與社會間的關係,並且引發出繼續學習更深內容的動機。

課程結構

獨立、互相不一定要有前後關係的影片

由以上敘述的模組為每部影片的架構:敘述歷史→介紹音樂→進行討論,並且將不同主題相互獨立拍攝 10 分鐘內的短片。影片獨立成為一個一個的音樂故事介紹,而不是一大串必須連續觀看的課程。

預留新增內容的空間與遺珠

由於影片各部獨立,因此隨時可以加入新的內容。 曾經設想過的主題包含:Rock around the clock 躁動的青少年、Bessie Smith 藍調興衰與經濟大蕭條、Little Richard 魔鬼的搖滾樂、Woodstuck 嬉皮的理想國、Sex Pistols 吵雜憤怒性與暴力、The clash 龐克音樂的政治宣言、Sing for vote 音樂與政治行動的實際結合、Michael Jackson MTV 改變世界、Burn in the USA 被誤解的愛國歌曲、David Bowie 的性別解放、消失的台語歌曲、島嶼天光......。

課程教案內容及歌曲推薦

MINIMOOC - 反叛的搖滾(請連結至 Youtube 觀賞其他課程內容)

參與心路歷程

在自己開始設計課程後才知道原來從無到有要生出一堂課,真的需要非常非常多的專業知識與相關背景。雖然在設計之初就把目標設定在完全沒有背景的人也要聽得懂的超級親民難易度了,但還是非常害怕一個不小心就說錯了什麼話或用錯了什麼名詞阿!

戰戰兢兢的把整個課程設計完、影片腳本討論完後開始拍攝又發現太熟悉於一堆專業名詞後使用簡單的話語敘述一件事情是多麼的困難,要調理清晰的敘述更是需要大量的練習才能夠完成的。感謝 Coursera 上的許多課程及 YouTube 頻道給與靈感讓我最後能完成這些,或許這只是件小小的作品,但我相信這些不同的學習的想像終有一天會打破現在的框架最後翻轉我們枯燥乏味的教育!

參展動機

受到系上同學推薦來到了創新教學組這個地方,然後就發現每個人都要自己設計堂 MOOC。於是想要身體力行的用搖滾跟教育改變世界?

在台灣的環境、教育體制下其實學生並沒有辦法真正的探索自己的興趣,大部分的時候、大部分的學生都只是被家長與環境推著走而以。而我認為若是不試著衝撞這樣的教育體制,那社會只會越來越沉悶無趣。MOOC 的特性及知識模組化的可能,將原本需要大量文本才能夠學習的歷史與文化得以翻轉,10 分鐘的短片把歷史拆解成不需要連續觀看的片段讓知識的傳遞變得更加方便。

當然社會不會因此一夕之間變好,但我希望這是個慢慢露出曙光契機。當然這次參與 Mini-MOOC 的製作也讓我有機會面對更多的挑戰與不可能,非常開心能夠參與這次的展覽!

參展人介紹

台大心理系賴著不走的大五沿畢生、吉他手,熱愛音樂、歷史與文化等等主題。非常堅信自己應該要反對任何權威但又同時是許多音樂家的小迷弟的矛盾人士。由於是個理想主義者所以覺得透過改變教育可以讓世界更美好,而終有一天搖滾樂將會改變世界。

吳信疆

 

Question: 本 mini-MOOC 嘗試解決的 MOOCs 問題為何? (hint: 與現有 MOOCs 上的非主流學科有關)


Recent Posts
bottom of page